【一饭之恩的注释和译文】“一饭之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了韩信年轻时落魄潦倒,曾受人一饭之恩,后来功成名就后不忘旧情,报答恩人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即使是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铭记于心,知恩图报。
一、注释
词语 | 注释 |
一饭之恩 | 指别人给予的一顿饭的恩惠,比喻微小而珍贵的恩情。 |
韩信 |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曾受人资助,后助刘邦建立汉朝。 |
知恩图报 | 指懂得感恩,并努力回报他人的恩情。 |
淮阴侯 |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是他的封号。 |
史记 |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
二、译文
原文(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母曰:‘吾必有以报母。’母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译文如下: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位老妇人在河边漂洗衣服。她看到韩信饿了,就给他饭吃,连续几十天都没有间断。韩信非常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却说:“大丈夫自己不能养活自己,我只是可怜你这个穷苦的年轻人,怎么敢指望你回报呢?”
三、总结
“一饭之恩”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体现。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信任,以及在困境中得到帮助后应怀有的感恩之心。韩信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是一次简单的施舍,也可能成为日后改变命运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会感恩,更要懂得回报。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含义 | 比喻微小而珍贵的恩情,强调感恩与回报 |
主人公 | 韩信 |
故事主旨 | 知恩图报,珍惜他人善意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感恩精神 |
通过了解“一饭之恩”的含义与背景,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深刻内涵。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