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怎么解】“不约而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同时做出相同的举动或表达相同的观点。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某种情境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状态。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不约而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将从定义、来源、用法、近义词与反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定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不约而同 |
| 拼音 | bù yuē ér tóng |
| 含义 | 指人们没有事先约定,却在行动或观点上一致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群体行为或观点的同步性 |
| 情感色彩 | 中性或略带褒义 |
| 常见场景 | 日常生活、会议、讨论、事件等 |
二、来源与出处
“不约而同”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而合,不约而同。”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遇到眼前的麻烦;没有事先商量,却能达成一致,这就是“不约而同”。
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人们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行为或想法一致的常用表达。
三、用法解析
| 句子示例 | 解析 |
| 他们两人在会议上都提出了同样的建议,真是不约而同。 | 表示两人没有事先沟通,但意见一致 |
| 今天大家都穿了白色衣服,这是不约而同的选择。 | 描述群体中出现的共同行为 |
| 在讨论中,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约而同地一致。 | 强调观点上的同步性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心有灵犀、不谋而合、异口同声、殊途同归 |
| 反义词 | 各执一词、各自为政、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
五、常见误区
1. 误用对象:不能用于描述物品或自然现象,如“天气不约而同变冷”是不合适的。
2. 混淆“不谋而合”:虽然两者意思相近,但“不谋而合”更强调“想法一致”,“不约而同”更强调“行为一致”。
六、总结
“不约而同”是一个形象生动、使用广泛的成语,适用于描述人们在没有事先沟通的情况下,行为或观点趋于一致的情形。它不仅体现了人际间的默契,也反映了某些情况下群体意识的自然形成。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