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束之高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将某物或某事放在高处的架子上,不再使用或关心。这个成语原本的意思是把书或物品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后来引申为对事物的忽视、放弃或不再重视。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束之高阁 |
拼音 | shù zhī gāo g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人有馈赠,皆不纳,唯受一束青草。”后引申为“束之高阁”。 |
原意 | 把东西放在高架子上,不再使用 |
引申义 | 不再重视、搁置、放弃 |
使用场景 | 描述对计划、想法、物品等的忽视或不再关注 |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作谓语 | 他提出的建议被领导束之高阁。 |
作宾语 | 这个方案已经被束之高阁很久了。 |
作定语 | 他对这件事早已束之高阁。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弃置不顾、冷落、搁置 |
反义词 | 重视、关注、继续使用、实施 |
四、常见误用
1. 误用为“放起来”
有人会误以为“束之高阁”就是“把东西放起来”,但其实更强调的是“不再使用或重视”。
2. 误用于正面语境
“束之高阁”多用于负面或中性语境,表示被遗忘或忽视,不宜用于表达积极态度。
五、总结
“束之高阁”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原指将物品放置在高处,后用来比喻对事情或想法的忽视和放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描述那些被遗忘、不再关注或不再执行的事物。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