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什么意思】“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一句出自古代文人笔下的诗句,常用来形容一种超然物外、志向高远的生活态度或人生境界。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早上面向碧蓝的海洋,傍晚则望向苍翠的梧桐树。它象征着一种不拘于现实、心怀广阔天地、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具体出处不详,常见于诗词或散文中 |
| 字面意思 | 早晨面对碧海,傍晚眺望苍梧(指高大的梧桐树) |
| 象征意义 | 表达一种超越世俗、胸怀天下的志向与心境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写文人志士的高远理想、对自然的向往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 现代引申 | 可引申为“心怀远方,志在四方”的生活态度 |
二、详细解释
“朝碧海而暮苍梧”这一说法,虽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其原始出处,但在古代文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那些追求精神自由、淡泊名利的人士。它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 “朝碧海”:碧海象征着辽阔无边的天地,代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
- “暮苍梧”:苍梧是古时对高大梧桐树的称呼,也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精神品格。
整句话通过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它体现的是一种“心游万仞,神驰八极”的境界,强调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丰盈。
三、延伸思考
在现代社会,“朝碧海而暮苍梧”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不被琐事牵绊,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开阔;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生目标的一种比喻: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这种思想与道家“逍遥游”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相呼应,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知行合一”的追求。
四、结语
“朝碧海而暮苍梧”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向往远方的心,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广。无论身处何地,心中若有碧海苍梧,便不惧风雨,不畏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