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是什么时候的】《救荒本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与农业救荒类著作,成书于明代初期,具体时间为1406年(明永乐四年)。这部书由当时的宫廷官员朱橚主持编撰,他是一位对植物学和农业有浓厚兴趣的皇室成员。
《救荒本草》主要记录了在饥荒时期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内容详实、图文并茂,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为后世研究古代植物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
《救荒本草》是一部以“救荒”为目的的植物图谱类书籍,成书于明朝初年,由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主持编撰。全书共四卷,收录了414种植物,每种植物都配有插图,并附有简要说明,包括名称、形态、生长环境、可食部分及食用方法等。其目的是在灾荒年间帮助百姓识别和利用可食用植物,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该书不仅是我国古代植物学的重要成果,也是研究古代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献。
二、表格:《救荒本草》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救荒本草 |
成书时间 | 明永乐四年(1406年) |
作者 | 朱橚(明太祖第五子,周王) |
体裁 | 植物图谱与农事参考书 |
卷数 | 共四卷 |
收录植物 | 414种 |
特点 | 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
主要用途 | 灾荒时期识别可食用植物 |
历史地位 | 我国早期系统性植物学著作之一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救荒本草》不仅是一部实用性极强的农耕指南,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自然与生存关系的深刻思考。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植物学向系统化、科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