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冒火词语解释】“七窍冒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非常愤怒或急躁的状态。该词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常被用来描述人在情绪激动时的表现。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七窍冒火 |
拼音 | qī qiào mào huǒ |
字面意思 | 指人的七个孔(眼、鼻、口、耳)中冒出火焰,比喻极度愤怒或烦躁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情绪激动、愤怒到极点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表示强烈的愤怒情绪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怒发冲冠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七窍冒火”这一说法源自古代对人体结构的认知。古人认为人有七窍,即双眼、双耳、双鼻孔和嘴巴,这些部位被认为是人体的“出口”,也是感受外界刺激的主要通道。在情绪极端激动时,人们会感觉全身发热,仿佛从这些孔中冒出火焰,因此用“七窍冒火”来形容这种状态。
虽然这个成语并非出自某一部经典文献,但在民间流传广泛,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均有类似表达。
三、使用示例
1. 他听到那句话后,顿时七窍冒火,差点要动手打人。
2. 她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领导批评,心情一下子七窍冒火。
3. 面对不公,他心中七窍冒火,却只能强忍着不发作。
四、注意事项
- “七窍冒火”属于较为夸张的表达方式,不宜在正式场合频繁使用。
- 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必要的冲突。
- 在写作中,可适当搭配其他形容词或动词,使表达更丰富。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七窍冒火”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情绪的一种具象化表达。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