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知识点】《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一篇说明性散文,文章通过对一件微雕艺术品——“核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创造力。本文不仅语言生动、结构严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核舟记》的重点内容,以下从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写作特色及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字词解释
词语 | 解释 |
奇巧 | 精巧奇特 |
能 | 才能 |
罔不因势象形 | 没有不顺着材料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各种事物 |
尝 | 曾经 |
为 | 雕刻 |
盖大苏泛赤壁云 | 大概是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 |
八分有奇 | 八分多一点 |
诎右臂 | 弯曲右臂 |
若啸呼状 | 像在呼叫的样子 |
历历可数 | 清清楚楚可以数得过来 |
二、重点句子翻译
原文 | 翻译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明朝有个技艺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出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材料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各种事物,都各有神态。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大约有两颗黍粒那么高。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 船的背面稍微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来雕刻的。 |
技亦灵怪矣哉! | 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
三、写作特色
特点 | 内容说明 |
生动形象 | 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核舟的每一个细节 |
结构清晰 | 按照空间顺序,由整体到局部,层次分明 |
语言简练 | 文字简洁,富有表现力,无多余修饰 |
说明为主 | 以说明为主,兼有描写与抒情,突出艺术美感 |
四、主题思想
《核舟记》通过描写一枚微小的核舟,赞美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工艺的敬佩之情。文章不仅是一篇说明文,更是一篇充满艺术气息的散文,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美的追求与欣赏。
五、拓展延伸
问题 | 答案 |
作者是谁? | 魏学洢 |
文章体裁是什么? | 说明文 |
核舟的题材来源于哪部作品? | 苏轼的《赤壁赋》 |
文中提到的“大苏”指的是谁? | 苏轼(苏东坡) |
文章结尾有何作用? | 总结全文,表达赞叹之情 |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核舟记》的文学价值与知识要点,提升阅读与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