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一、
《管宁割席》是一则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的古代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的名士管宁与华歆之间的友情破裂过程。故事通过“割席”这一象征性的动作,表达了管宁对华歆行为的不满与疏远,也反映出古人对品德与志向的高度重视。
全文虽短,但寓意深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应以道德和志趣为前提,若志不同、道不合,则不应强求共处。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选择朋友时应注重内在品质而非表面利益。
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 |
见一牛,牵而过,二人皆去观之。 | 他们看到一头牛被牵过,两个人都去看。 |
歆曰:“此牛可食。” | 华歆说:“这头牛可以吃。” |
宁曰:“吾不欲食。” | 管宁说:“我不想去吃。” |
歆曰:“汝无心于物,何谓高洁?” | 华歆说:“你对事物没有兴趣,怎么能称得上高洁呢?” |
宁曰:“吾非不欲食,然吾心不在此耳。” | 管宁说:“我不是不想吃,而是我的心不在这里罢了。” |
歆遂去,宁亦不追。 | 华歆于是离开,管宁也没有去追。 |
后有贵客至,宁与歆同坐。 | 后来有贵客到来,管宁和华歆一同坐着。 |
客问宁曰:“君与华子鱼同坐,何不避之?” | 客人问管宁:“您和华子鱼坐在一起,为什么不避开他?” |
宁曰:“吾与子鱼志不同,故不与同坐。” | 管宁说:“我和子鱼的志向不同,所以不和他同坐。” |
客曰:“然则子鱼何如?” | 客人问:“那么华子鱼怎么样呢?” |
宁曰:“彼志在利,吾志在义。” | 管宁说:“他的志向在利益,我的志向在道义。” |
客曰:“然则子鱼不可交乎?” | 客人问:“那华子鱼不能交朋友吗?” |
宁曰:“交则必合,不合则不交。” | 管宁说:“如果志同道合就可以交往,否则就不交往。” |
三、结语
《管宁割席》不仅是一则关于友情的故事,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操守之上,而不是一时的利益或表面的和谐。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更应学会辨别朋友的本质,坚持自己的原则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