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倒综合征名词解释是什么】一、
“倾倒综合征”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在胃部手术后较为多见。它是指食物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小肠,导致一系列生理反应和症状的出现。该综合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早期倾倒综合征和晚期倾倒综合征。
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后15至30分钟内,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乏力、恶心、腹泻等症状;而晚期倾倒综合征则出现在餐后1至3小时,常与低血糖有关,表现为饥饿感、乏力、出汗、意识模糊等。
了解倾倒综合征的病因、症状及处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倾倒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Dumping Syndrome |
定义 | 胃部手术后,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和症状 |
常见原因 | 胃切除术、胃旁路手术、胃空肠吻合术等 |
发生时间 | 餐后15-30分钟(早期)或1-3小时(晚期) |
典型症状 | - 早期:心悸、出汗、头晕、乏力、恶心、腹泻 - 晚期:饥饿感、乏力、出汗、意识模糊、低血糖 |
病因机制 | 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引起肠腔渗透压升高,导致体液转移、血糖波动等 |
诊断方法 | 根据病史、症状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综合判断 |
治疗方法 | - 饮食调整(少食多餐、避免高糖食物) - 药物治疗(如奥曲肽) - 严重时考虑再次手术 |
预防措施 | - 手术中注意胃肠道结构重建 - 术后饮食管理 |
三、结语
倾倒综合征虽为术后常见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和医学干预,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对于有相关手术史的人群,应加强自我管理,定期复查,以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