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蜉撼树”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力量微小的人或事物试图去动摇强大的事物,结果注定失败。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形容人不自量力、妄图以弱胜强的行为。
一、
“蚍蜉撼树”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后人引申为“蚍蜉撼树”,意指蚂蚁(蚍蜉)想要摇动大树,显然不可能成功。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以卵击石”的含义,强调力量悬殊下的徒劳无功。
在日常生活中,“蚍蜉撼树”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切实际、不自量力的行为,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企图挑战权威或不可动摇的事物,却最终失败。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蚍蜉撼树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 |
字面意思 | 蚂蚁摇动大树 |
比喻意义 | 力量微小者试图动摇强大事物,注定失败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不自量力、徒劳无功的行为 |
近义词 |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
反义词 | 量力而行、知难而退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行为不切实际,或描述某事难以实现 |
常见搭配 | “蚍蜉撼树,自不量力”、“蚍蜉撼树,终将失败” |
三、延伸理解
“蚍蜉撼树”虽然字面上是讲蚂蚁和大树的对比,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不可逆转的趋势时,盲目反抗往往没有意义。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认清形势,合理评估自身能力,避免陷入“蚍蜉撼树”的误区。同时,也要警惕那些看似弱小却坚持到底的人,有时候,坚持本身也是一种力量。
通过了解“蚍蜉撼树”的含义与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所传达的智慧与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