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不持一砚归原文

2025-10-27 18:01:29

问题描述:

不持一砚归原文,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7 18:01:29

不持一砚归原文】一、

“不持一砚归”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原意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廉洁自律,不带走任何私人物品,甚至连一块砚台都不带走。这句话常被用来赞扬清官廉吏的高尚品德,强调为官者应公私分明、清正廉洁。

该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廉洁从政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清官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权力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操守的高度要求。

二、原文出处与释义

项目 内容
出处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纪晓岚
原文 “某官以清廉著称,临去时,惟携一砚,曰:‘不持一砚归。’”
释义 官员在卸任时,只带了一块砚台,表示自己不带走任何财物,体现廉洁自律的精神。
寓意 强调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贪图私利,是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三、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

“不持一砚归”不仅是对古代官员的道德要求,也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廉洁从政依然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基石。这一典故提醒我们:

- 廉洁自律:无论身处何职,都应保持清白操守;

- 公私分明:不应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榜样力量:清官的形象能够激励后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

“不持一砚归”虽是一句简短的古语,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它不仅是古代官员的自我约束,更是现代社会对廉洁精神的呼唤。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这种精神,有助于构建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历史人物或类似典故,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