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取义在字典意思是】“舍身取义”是一个源自《孟子·告子上》的成语,原句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宁愿牺牲生命,也要选择道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舍身取义”指的是为了正义或崇高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它强调的是个人在面对道德、信仰或责任时,愿意以生命为代价去维护更高的价值。
一、
“舍身取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体现了个体对道义、信念或理想的高度忠诚。它并非盲目牺牲,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更有价值、更符合正义的方向。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赞扬,常用于形容那些为国家、民族、社会做出重大牺牲的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孟子·告子上》 |
原文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现代解释 | 为了正义或崇高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
核心含义 | 强调道德、信仰或责任高于生命的价值。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忠义精神,常用于表彰英雄人物。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英勇献身、为国捐躯、坚守原则等行为。 |
与“舍生忘死”的区别 | “舍生忘死”更侧重于无畏牺牲的行为,而“舍身取义”更强调动机是出于道义或正义。 |
三、结语
“舍身取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应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坚持的。虽然现代社会已不再提倡盲目的牺牲,但其背后的精神——对正义的坚持、对理想的追求,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