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名词解释】在刑事诉讼中,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是理解整个法律程序的基础。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关键知识点,本文将对常见的刑事诉讼相关名词进行简要解释,并以表格形式加以总结,便于记忆与查阅。
一、刑诉名词解释
1. 刑事诉讼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法律活动。其目的是查明犯罪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公诉案件
指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通常适用于严重刑事犯罪行为。
3. 自诉案件
指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一般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或涉及个人权益的案件。
4. 犯罪嫌疑人
指因涉嫌犯罪被侦查机关立案调查但尚未被起诉的人。
5. 被告人
指已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进入审判阶段的犯罪嫌疑人。
6. 辩护人
指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委托,为其提供法律帮助、进行辩护的专业人员,可以是律师或近亲属。
7. 证据
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
8. 强制措施
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用于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防止嫌疑人逃避侦查或毁灭证据。
9. 不起诉决定
指人民检察院对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10. 上诉
被告人或被害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请求。
11. 抗诉
指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上级法院提出的异议。
12. 再审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重新审理的程序。
二、刑诉常用名词总结表
名词 | 含义说明 |
刑事诉讼 | 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进行调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法律活动。 |
公诉案件 | 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适用于严重犯罪行为。 |
自诉案件 | 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适用于轻微犯罪。 |
犯罪嫌疑人 | 因涉嫌犯罪被侦查机关立案调查但尚未被起诉的人。 |
被告人 | 已被起诉并进入审判阶段的犯罪嫌疑人。 |
辩护人 | 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进行辩护的专业人员。 |
证据 | 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
强制措施 | 包括拘传、取保候审、拘留、逮捕等,用于保障诉讼顺利进行。 |
不起诉决定 | 人民检察院对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责任的案件作出的决定。 |
上诉 | 被告人或被害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向上一级法院申请重新审理。 |
抗诉 | 人民检察院对生效判决、裁定认为错误时,依法提出的异议。 |
再审 | 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后依法重新审理的程序。 |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与总结,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概念和程序。对于法律学习者或实务工作者而言,掌握这些术语不仅有助于提高专业素养,也能在实际操作中避免误解和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