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抱残守缺出自何处

2025-07-06 18:23:19

问题描述:

抱残守缺出自何处,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18:23:19

抱残守缺出自何处】“抱残守缺”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固守旧有的事物或观念,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改进。这个成语虽常见,但其出处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成语“抱残守缺”的出处

“抱残守缺”最早见于东汉时期著名学者 班固 的《汉书·艺文志》。原文如下:

> “今则不然,各安其居,习其所闻,抱残守缺,不知更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人们却只安于自己的居住环境,习惯于自己听到的知识,抱着残缺的东西不放,不肯再去追求新的知识。

从这里可以看出,“抱残守缺”最初是用来批评那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强调应当不断学习和进步。

二、成语含义与用法

项目 内容
成语 抱残守缺
出处 《汉书·艺文志》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含义 固守旧有事物或观念,不思改进或接受新事物
用法 多用于贬义,指人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
近义词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反义词 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三、成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抱残守缺”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改变现状、拒绝接受新思想或新技术的人。例如,在企业管理和个人发展过程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坚持过去的方法,不愿尝试新的方式,就可能被说成“抱残守缺”。

然而,也有人认为,适度的“守旧”并非全然不好。比如在传统文化保护、历史研究等领域,保持原有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一种责任。因此,是否“抱残守缺”还需结合具体情境来判断。

四、结语

“抱残守缺”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原意是对保守思想的批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当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既可用于批评,也可作为对传统价值的一种尊重。了解其出处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总结:

“抱残守缺”出自《汉书·艺文志》,原意是批评固守旧有、不愿求新的行为。如今多用于贬义,但也提醒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