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什么意思】“五体投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极度崇拜、敬仰或臣服于某人或某事。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文表达。
一、
“五体投地”字面意思是“身体的五个部位(头、手、脚)全部着地”,比喻对他人极度的尊敬、佩服或臣服。这一说法源于古代印度佛教文化,后来被引入中国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对权威、名人、神灵等的高度敬仰,有时也带有夸张的意味,表示一种近乎膜拜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语境中,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恰当,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合适的表达。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五体投地 |
| 拼音 | wǔ tǐ tóu dì |
| 字面意思 | 身体的五个部位(头、手、脚)全部着地 |
| 引申意义 |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的尊敬、佩服、崇拜或臣服 |
| 出处 | 源自印度佛教文化,后传入中国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权威、名人、神灵的高度敬仰;也可用于讽刺夸张的赞美 |
| 近义词 | 心悦诚服、顶礼膜拜、俯首称臣 |
| 反义词 | 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
| 注意事项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不恰当的场合 |
三、使用示例
1. 他对这位科学家的贡献感到五体投地。
2. 在偶像面前,粉丝们纷纷五体投地,表达敬意。
3. 他为了赢得老板的赏识,竟然当众五体投地,显得有些尴尬。
四、结语
“五体投地”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尊重与敬仰的重视。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也要注意语境,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误解或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