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禾稻的出处

2025-10-08 07:49:38

问题描述:

禾稻的出处,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8 07:49:38

禾稻的出处】“禾稻”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是农业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不仅指代农作物,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本文将从不同文献中梳理“禾稻”的出处,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进行呈现。

一、

“禾稻”通常泛指谷物类作物,尤其是稻米,但在古代语境中,“禾”与“稻”有时并用或有所区别。“禾”多指粟、黍等耐旱作物,而“稻”则特指水稻。但随着农业发展,两者逐渐混用,成为广义的粮食作物代称。

“禾稻”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先秦典籍,后在汉代以后的史书、农书、诗词中频繁出现。其出处多与农业生产、国家赋税、祭祀礼仪等相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粮食的重视。

二、表格展示:禾稻的出处汇总

文献名称 出处原文 内容简要 说明
《诗经·小雅·大田》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嗟我妇子,曰为改岁,殆及公子同恤。” 描述农事活动,提及“公田”“私田”,间接反映禾稻种植情况。 早期农耕文化的重要记录
《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提到“土爰稼穑”,即土地适合耕种,隐含禾稻生长条件。 古代五行理论与农业关系
《论语·颜渊》 “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何以足?’” 虽未直接提及“禾稻”,但强调国富民足,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 儒家思想中的民生观
《孟子·梁惠王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强调“百亩之田”与“无饥”,体现对禾稻生产的重视。 孟子的仁政思想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凡种禾稻,须知地势、气候、时节。” 系统介绍禾稻种植技术,是古代农学重要著作。 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之一
《汉书·食货志》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本也。……故善者因之,不得其人,虽有其地,不能尽其利也。” 强调粮食储备的重要性,与禾稻生产密不可分。 汉代经济政策的体现
《后汉书·王符传》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不谨也。……农者,天下之大本也。” 直接提到“农”为“天下之大本”,禾稻作为农耕核心。 古代重农思想的代表

三、结语

“禾稻”不仅是古代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华文化中“民以食为天”理念的具象表达。从先秦经典到汉唐史书,再到农学专著,“禾稻”的出处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之中。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我们不仅能了解“禾稻”的历史渊源,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古代社会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