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沆瀣一气释义

2025-10-01 19:27:06

问题描述:

沆瀣一气释义,卡了三天了,求给个解决办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19:27:06

沆瀣一气释义】一、

“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天文术语,后来被引申为一种贬义表达。该成语原意是指夜空中两种颜色相近的云气相互交融,后用来比喻志趣相同或有共同利益的人勾结在一起,从事不正当的活动。在现代汉语中,“沆瀣一气”多用于批评某些人为了私利而狼狈为奸的行为。

该成语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了解其出处与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其含义与用法。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沱瀣一气(注:常见误写为“沆瀣一气”,正确应为“沆瀣一气”)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出处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来被引申为“沆瀣一气”。
原意 夜空中两种相近颜色的云气相互融合,象征自然现象中的和谐。
引申义 比喻志同道合或有共同利益的人互相勾结,多用于贬义。
使用场景 批评某些人为了私利而勾结、串通的行为。
语法结构 联合式成语,四个字均为名词性结构。
近义词 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勾心斗角
反义词 水火不容、分道扬镳、各行其是
常见误用 “沆瀣一气”常被误写为“沱瀣一气”,但标准写法为“沆瀣一气”。
注意事项 用于正式场合时语气较重,需根据语境合理使用。

三、补充说明:

“沆瀣一气”虽然常用于批评,但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也偶尔出现正面用法,如描述某种自然现象或理想状态下的合作。因此,在理解该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

此外,该成语在现代网络语言中也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尤其是在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时,常被用来形容利益集团之间的勾结行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沆瀣一气”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也反映了汉语中成语从自然现象到社会行为的演变过程。了解其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