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最短的一首诗】屈原,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政治家,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离骚》等作品闻名于世。然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一首被广泛认为是“最短的一首诗”,它虽篇幅简短,却蕴含深意,展现了屈原诗歌的精炼与思想的深刻。
一、
屈原的作品多以长篇抒情诗为主,如《离骚》《天问》《九歌》等,篇幅宏大,内容丰富。但在其诗作中,有一首极为简短的诗,仅四句,被誉为“屈原最短的一首诗”。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体现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该诗名为《橘颂》,是屈原在楚地所作,借橘树自喻,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全诗共四句,每句五言,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橘颂》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 |
体裁 | 五言诗 |
篇幅 | 四句,共20字 |
内容 |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
主题 | 借橘树象征高洁品格,表达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
特点 | 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结构严谨 |
三、结语
尽管《橘颂》是屈原所有作品中最短的一首,但它却充分展现了屈原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在短短四句中,他通过描写橘树的特性,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坚持与对国家的忠诚。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不仅体现了屈原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