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成语故事】《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还蕴含了大量生动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历史智慧的结晶。以下是对《史记》中常见成语故事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成语故事总结
1.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忍辱负重,每天睡在柴草上,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最终复国成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下令打破炊具,凿沉船只,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此成语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去干某事。
3. 四面楚歌
同样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被刘邦围困垓下,四面皆是楚地歌声,使他心灰意冷,最终兵败自刎。形容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4.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大臣蔺相如奉命送和氏璧到秦国,面对秦王的欺诈,机智地将玉璧带回赵国,保全了国家尊严。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5. 负荆请罪
同上篇。廉颇因对蔺相如不服,后来认识到错误,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二人从此和好,共同辅佐赵国。形容主动认错、赔礼道歉。
6.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只会空谈兵法,缺乏实战经验,导致长平之战惨败。比喻脱离实际,只讲理论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7. 退避三舍
出自《史记·晋世家》。晋文公为遵守诺言,在城濮之战中主动后退三舍(九十里),最终赢得战争胜利。比喻主动让步,避免冲突。
8. 一鸣惊人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楚庄王即位三年不问政事,后突然有所作为,一举成名。比喻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行动就令人刮目相看。
9.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为了试探群臣,故意把鹿说成是马,强迫众人附和。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 刻舟求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有人坐船过河时,丢失了剑,便在船上刻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再找。比喻做事拘泥不变,不懂得随机应变。
二、成语故事一览表
成语 | 出处 | 故事内容简述 | 含义 |
卧薪尝胆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终复国 | 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
破釜沉舟 |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羽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 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
四面楚歌 | 《史记·项羽本纪》 | 项羽被困,四面皆楚歌 | 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
完璧归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蔺相如护璧归赵 | 原物归还,不失尊严 |
负荆请罪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颇负荆向蔺相如请罪 | 主动认错,求得谅解 |
纸上谈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赵括空谈兵法,战败身亡 | 空谈理论,脱离实际 |
退避三舍 | 《史记·晋世家》 | 晋文公退避三舍,赢得战争 | 主动让步,避免冲突 |
一鸣惊人 | 《史记·滑稽列传》 | 楚庄王三年不问政事,后一鸣惊人 | 平时不显,一朝成功 |
指鹿为马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赵高指鹿为马,试探群臣 |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刻舟求剑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人失剑于船,刻舟为记 | 不懂变通,固守旧法 |
三、结语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不仅丰富了汉语文化,也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与道德观念。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