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足顿胸什么意思】“捶足顿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悲痛、愤怒或懊悔时的激烈情绪表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一边捶打自己的脚,一边拍打胸部的动作,以此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激动。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捶足顿胸 |
| 拼音 | chuí zú dùn xiōng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等古籍中常见描写人物情绪的表述 |
| 含义 | 形容人因极度悲痛、愤怒或懊悔而做出激烈的身体动作 |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描述情绪强烈的状态 |
| 近义词 | 痛不欲生、悲痛欲绝、捶胸顿足 |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泰然自若 |
二、成语来源与使用场景
“捶足顿胸”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历史小说和戏剧中,常用来刻画人物在重大打击下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战争失败、亲人离世、遭遇背叛等情境下,人物可能会表现出这种行为。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描写情感激烈的场景时较为常见。它不仅表达了情绪,还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使用示例
1. 文学作品中:
- “他得知好友战死沙场,捶足顿胸,泪如雨下。”
2. 日常口语中:
- “我考试失利后,坐在地上捶足顿胸,心里特别难受。”
四、注意事项
- “捶足顿胸”虽为成语,但因其动作性强,通常不适用于正式场合,更多用于文学或情感表达。
-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解其含义。
- 在现代汉语中,类似的情绪表达还有“捶胸顿足”,两者意思相近,但“捶足顿胸”更强调“足”的动作,更具画面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捶足顿胸”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或写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