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意思是什么】“捶胸顿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愤怒或懊悔时的动作表现。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让人立刻联想到人物的情绪状态。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捶胸顿足
拼音:chuí xiōng dùn zú
释义:捶打胸口,跺脚。形容人因极度悲痛、愤怒或懊悔而做出的激烈动作。
出处: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三年》:“子路曰:‘吾闻之也,君子不与人争,与其争,必有其失。’遂击之,乃大呼曰:‘呜呼!天乎!’捶胸顿足,几欲自尽。”
二、使用场景
| 使用场景 | 描述 |
| 悲伤情绪 | 如亲人去世、重大失败等情况下,表达极度痛苦 |
| 愤怒情绪 | 遭遇不公或受到侮辱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
| 懊悔情绪 | 做错事后感到后悔,常伴随自责行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痛哭流涕、泪如雨下、悲痛欲绝 |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冷静沉着、无动于衷 |
四、例句解析
1. 他听到噩耗后,捶胸顿足,久久不能平复。
——说明他因失去亲人而极度悲伤。
2.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他捶胸顿足,怒不可遏。
——表示他对不公正现象的强烈愤怒。
3. 她为自己的错误决定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体现出她的懊悔和自责情绪。
五、总结
“捶胸顿足”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在表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适用于文学作品、日常表达以及心理描写中。通过了解它的含义、使用场景及相关词汇,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