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意思是什么】“贤良”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的品德和才能。它在古代多用于褒义,指人具备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修养以及出众的能力,尤其在政治或社会中被推崇为有德之人。
一、
“贤良”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高尚的品德、优良的才能,尤其是在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方面表现出色的人。在古代,“贤良”常与“忠直”“仁厚”等词搭配使用,强调其正直、忠诚、有才德的特点。
在现代,“贤良”虽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传统含义,也可泛指品行端正、能力突出的人。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含义 | 常见用法 | 拓展解释 |
贤良 | 指人有德行、有才能 | 古代常用,如“贤良方正” | 强调道德与才能并重 |
贤 | 有德行、有才能 | 如“贤士”“贤达” | 多用于对人的尊称 |
良 | 善良、优秀 | 如“良人”“良策” | 表示正面的评价 |
贤良方正 | 古代选拔官员的标准之一 | 如“举贤良方正” | 强调德行与正直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古代政治:皇帝选拔官员时,常以“贤良”作为标准,如“举贤良”。
- 文学作品:如《史记》《汉书》中常用“贤良”来形容有德之士。
- 现代语境:可用于赞美他人品德高尚,如“他为人贤良,深受尊敬”。
四、注意事项
- “贤良”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单纯“善良”,而忽略了其“有才德”的含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贤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