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诗意是什么】《大江歌罢掉头东》是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周恩来在1917年留学日本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豪迈激昂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立志救国的坚定信念。
一、诗意总结
全诗共四句,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大江歌罢”象征着一种壮阔的气势与激情,“掉头东”则表现出诗人决心投身于东方(日本)寻求救国之路的决心。整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变革精神。
二、诗歌原文及释义
原文 | 释义 |
大江歌罢掉头东 | 高声唱完歌曲后,转身向东而去。象征诗人豪情满怀,决定前往东方(日本)求学或寻找救国之道。 |
雷动风举万里风 | 如雷霆般震动,如风一样迅速,形容诗人内心澎湃,志向远大。 |
看九州方圆皆雷动 | 观看整个中华大地都充满动荡与变化,暗示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
一声鸡鸣天下白 | 一声鸡鸣带来天亮,象征希望的到来,寓意诗人坚信中国将迎来新的曙光。 |
三、诗歌背景与意义
此诗写于1917年,当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民族危机深重。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期间,深受新思想影响,立志救国。他选择赴日留学,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以图振兴中华。这首诗正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四、总结
《大江歌罢掉头东》是一首充满理想与抱负的诗作,体现了青年周恩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它不仅是个人志向的表达,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声。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周恩来 |
创作时间 | 1917年 |
背景 | 民国初期,国家动荡,青年志士寻求救国之道 |
主题 | 爱国情怀、救国志向、时代使命感 |
风格 | 豪放激昂,富有力量感 |
意象 | 大江、雷动、鸡鸣等象征希望与变革 |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青年革命者的远大理想,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