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桥横铁索寒解释大渡桥横铁索寒是什么意思】“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生动写照。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也体现了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条件下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一、
“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是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时,面对敌军破坏的泸定桥,仅剩13根铁索悬挂在江面之上,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前进,最终成功夺取桥梁,为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
这一句诗既表现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也突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智慧。其中“铁索寒”不仅是对铁索冰冷、环境恶劣的描写,更象征着红军在生死关头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牺牲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毛泽东《七律·长征》 |
原文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背景 | 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 |
地点 | 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
时间 | 1935年5月29日 |
战斗情况 | 敌军破坏桥梁,仅剩13根铁索;红军战士攀索前进,成功夺桥 |
“铁索寒”的含义 | 铁索冰冷、环境恶劣;象征红军面临的艰难险阻和牺牲精神 |
历史意义 | 成功突破天险,为红军北上创造条件,体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三、结语
“大渡桥横铁索寒”不仅是对一次军事行动的简练描述,更是对中国工农红军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的真实写照。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