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的意思】“害群之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徐无鬼》中的典故。原意是指一匹马在马群中破坏整体的秩序或造成危害,后来引申为那些在群体中起破坏作用、影响整体利益的人或事物。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守规矩、行为不当,甚至损害集体利益的个体。它强调的是个别成员对整个组织或团体的负面影响。
一、
“害群之马”原本出自《庄子》,指的是在马群中捣乱、破坏秩序的马。后用来比喻那些在团队或社会中起破坏作用的人。这类人可能因为个人行为不当、自私自利或违反规则而影响整体的和谐与效率。在管理或组织中,“害群之马”往往被视为需要警惕的对象,因为他们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害群之马 |
出处 | 《庄子·徐无鬼》 |
原意 | 马群中破坏秩序的马 |
引申义 | 毁坏集体利益的个体 |
使用场景 | 批评不守规矩、破坏秩序的人 |
同义词 | 祸害、败类、害虫 |
反义词 | 良马、榜样、楷模 |
用法 | 作主语、宾语,多用于贬义 |
例句 | 这个员工屡次违反规定,成了公司里的害群之马。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害群之马”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评,也提醒我们在集体生活中应注重规范与责任,避免因个别行为影响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