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及字的意思】在汉语中,“迫不及待”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急切、心情激动,恨不得立刻做某事。而“及”作为其中一个字,在这个成语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以下是对“迫不及待”及其构成字“及”的详细解释。
一、
“迫不及待”是一个表示急切心情的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急得等不及了”。其中,“迫”表示紧迫,“不及”表示不能等待,整体表达一种急于求成、无法忍耐的情绪。
“及”在“迫不及待”中,是“及”字的本义之一,意思是“到、达到”,在这里与“不及”连用,构成“来不及”的意思,进一步强调了时间上的紧迫感。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和用法,下面通过表格进行对比说明:
二、表格展示
字词 | 拼音 | 含义解释 | 用法举例 |
迫 | pò | 紧迫、逼迫 | 迫于压力、迫不得已 |
不 | bù | 表示否定 | 不去、不行、不答应 |
及 | jí | 到达、赶上、涉及 | 及时、及格、及第 |
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急切地想要做某事,无法等待 | 他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朋友 |
三、深入解析
1. “迫”字
“迫”有“压迫、紧迫”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外部压力或内心的焦虑。例如:“迫于形势”、“迫在眉睫”。
2. “不”字
“不”是常见的否定副词,用于否定动词、形容词等,如“不高兴”、“不成功”。
3. “及”字
“及”在古汉语中多指“到达、赶上”,如“及第”(科举考试中榜)、“及格”(考试合格)。在“迫不及待”中,“不及”即“来不及”,表达了时间上的紧迫性。
4. “迫不及待”整体意义
该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对某件事的强烈渴望,比如:“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物盒。” 这种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如期待),也可以是消极的(如焦虑)。
四、结语
“迫不及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急切心理。其中“及”字虽简单,但在成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与“迫”“不”共同构成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组合。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汉语。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或汉字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