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鸡群成语故事】“鹤立鸡群”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群体中显得格外突出、与众不同。这个成语不仅富有画面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常用于赞美某人在才华、外貌或能力上的卓越表现。
成语出处
“鹤立鸡群”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嵇绍)年六岁,时名士孙权问曰:‘卿何以不似卿父?’答曰:‘我父不如我。’时人以为至言。后人因以‘鹤立鸡群’喻其超群之才。”
不过,更常见的是引用《晋书·王戎传》中的典故:“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众皆信然,唯戎独知其妙。此即‘鹤立鸡群’之始。”
虽然具体出处略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出众”的含义。
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鹤 | 指仙鹤,象征高洁、优雅、出众 |
立 | 站立 |
鸡群 | 指普通的鸡,比喻普通人群 |
鹤立鸡群 | 比喻一个人在众人中显得特别突出、与众不同 |
成语用法
- 褒义:常用于称赞某人的才华、外貌或能力远超他人。
- 贬义:有时也可用来讽刺某些人过于张扬、不合群。
例句:
- 他在这群年轻人中鹤立鸡群,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
- 她的舞技在舞蹈班里鹤立鸡群,令人赞叹不已。
成语背后的故事
据传,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王戎的人,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孩在路边玩耍,看到一棵李子树上结满了果子,其他孩子纷纷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他说:“这棵树长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现在还有这么多,一定是苦的。”果然,大家一尝,果然是苦的。这件事让王戎名声大噪,人们称他为“鹤立鸡群”,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
总结
“鹤立鸡群”不仅是对个体优秀品质的赞美,也提醒我们在人群中要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它强调了独特性与出众的价值,鼓励人们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鹤立鸡群 |
出处 | 《世说新语》《晋书》等 |
含义 | 在群体中显得特别突出、与众不同 |
用法 | 褒义为主,可表示赞赏或讽刺 |
故事背景 | 王戎幼年聪慧,识破李子是苦的,因而闻名 |
寓意 | 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出众之处 |
通过了解“鹤立鸡群”的来历与意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敢于展现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