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是什么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或说话不细致、不认真,只抓住表面的大致情况,而忽略细节。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古代的绘画技巧,后来引申为对工作或生活态度的一种批评。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粗枝 | 指画中较大的枝干,象征整体或表面的部分 |
| 大叶 | 指较大的叶子,同样象征整体或表面的部分 |
| 粗枝大叶 | 形容做事马虎、不细致,只注重大的方面,忽视细节 |
二、出处与演变
| 内容 | 解释 |
| 出处 | 最早见于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原指绘画中的笔法 |
| 原意 | 描述画作中用较粗的笔触勾勒出主要结构,强调整体效果 |
| 引申义 | 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做事不细致、草率、不认真 |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举例 |
| 工作场合 | 老板批评员工:“你这份报告写得太粗枝大叶了,数据都不完整。” |
| 日常生活 | 朋友说:“你这事儿办得太马虎了,一点都不细致。” |
| 学习环境 | 老师提醒学生:“写作文不能只写个大纲,要详细展开。”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粗心大意 |
| 反义词 | 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
五、总结
“粗枝大叶”虽然源自绘画术语,但如今已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不够细致、缺乏耐心。在工作和学习中,过于“粗枝大叶”可能导致错误或遗漏,因此,培养细致入微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粗枝大叶”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避免因粗心而造成的麻烦,提升自己的做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