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大权在握如日中天】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随着曹操、曹丕父子的相继掌权,曹魏政权逐渐稳固。然而,在曹丕去世后,其子曹叡(即魏明帝)继位,但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曹芳为帝。此时,辅政大臣曹爽开始掌握大权,成为朝中实际掌控者。他一度权倾朝野,风光无限,史称“曹爽大权在握如日中天”。
一、曹爽崛起背景
曹爽出身显赫,是曹操之侄,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且因宗室身份备受重用。曹丕临终前,任命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以制衡朝中势力。然而,随着曹芳年幼,曹爽逐渐掌握了朝廷实权,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
二、曹爽掌权的表现
1. 权力集中:曹爽逐步排挤异己,削弱司马懿的影响力,甚至将司马懿调离中枢,使其失去对军政的直接控制。
2. 人事安排:他大量任用亲信,设立“中书省”等机构,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 军事控制:曹爽亲自统率禁军,掌握京城防卫,巩固自身地位。
4. 经济改革:推行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三、曹爽的辉煌时期
在曹爽掌权的初期,他确实展现出一定的政治才能。他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稳定边疆,使得国家一度呈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朝堂上也较为清明,因此被称为“如日中天”。
四、曹爽的衰落原因
尽管曹爽一度风光无限,但其专权行为也埋下了隐患:
- 树敌过多:他打压司马懿,引起士族阶层不满。
- 用人不当:任人唯亲,导致官场腐败。
- 骄奢淫逸:生活奢侈,失去民心。
- 缺乏远见:未能及时应对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
最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铲除曹爽势力,结束了其短暂的权势巅峰。
五、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人物 | 曹爽 |
| 时间 | 曹魏时期(约公元239年—249年) |
| 背景 | 曹魏政权初建,皇帝年幼,曹爽受命辅政 |
| 掌权方式 | 逐步排挤异己,掌控军政大权 |
| 政治表现 | 初期有政绩,后期专权失德 |
| 结局 | 被司马懿发动政变击败,失去权力 |
| 历史评价 | 短暂辉煌,最终失败,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
结语:
曹爽的崛起与陨落,反映了三国时期权力更迭的激烈与复杂。他的“如日中天”只是短暂的辉煌,而最终的失败也警示了权力的脆弱性与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历史上的每一次权力更替,都是一次深刻的政治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