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025-10-28 00:37:09

问题描述: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时间紧迫,求直接说步骤!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8 00:37:09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一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拒绝为官、坚持自我操守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他不屈服于权势、不愿为了微薄的俸禄而放弃人格尊严的精神。

一、故事总结

陶渊明(365—427),字渊明,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后世尊称为“靖节先生”。他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年轻时曾做过一些小官,但因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与虚伪,最终选择辞官归隐,过起了田园生活。

据《晋书》记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任期仅八十余日。某日,上级派督邮来巡视,要求陶渊明穿戴整齐、恭敬迎接。陶渊明对此感到非常不快,认为自己作为官员不应卑躬屈膝地讨好上司。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去向这些乡里小人低头。”于是,他毅然辞官,回到家乡,过起了自耕自食的隐居生活。

这一行为被后人传颂,成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象征着对人格尊严的坚守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内容
故事出处 《晋书·陶潜传》
主角 陶渊明(字渊明)
背景 东晋时期,官场腐败,士人风气低落
职位 彭泽县令
事件 督邮来访,陶渊明不愿卑躬屈膝,辞官归隐
成语来源 “不为五斗米折腰”
含义 不为微薄利益或权势而丧失人格尊严
历史评价 代表士人风骨,后世文人推崇其高洁品格
文学影响 陶渊明成为隐逸诗人的代表,作品如《归园田居》等流传千古

三、结语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它告诉人们,在面对诱惑与压力时,应坚守内心的信念与操守,不轻易妥协。陶渊明的选择虽然在当时显得孤傲,但在今天看来,正是这种独立精神,使他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