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这一节日的设立,旨在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自2014年起,国家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在此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宣传活动。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相关信息,以下是对国家宪法日的总结与说明:
一、国家宪法日简介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国家宪法日 |
日期 | 每年12月4日 |
设立时间 | 2014年 |
设立背景 |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公民法治观念 |
主要活动 | 宪法宣传、法律咨询、主题讲座等 |
意义 |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 |
二、为什么是12月4日?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此,选择这一天作为国家宪法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对宪法诞生的纪念,更是对宪法在国家治理中核心地位的认可。
三、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1. 增强宪法意识:通过集中宣传,让公众了解宪法内容,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 推动依法治国:宪法是法律体系的基础,加强宪法教育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法治素养。
3. 促进社会和谐: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四、国家宪法日的活动形式
- 宪法宣誓仪式:公职人员在宪法日进行庄严宣誓,表达忠于宪法、服务人民的决心。
- 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各类宪法知识答题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
- 公益普法讲座:邀请法律专家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普及宪法知识。
- 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广泛传播宪法精神。
五、结语
国家宪法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全民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捍卫宪法的重要契机。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宪法内容或相关法律法规,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及相关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