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日而食什么意思】“并日而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生活极其贫困、食物短缺的情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并日而食:意思是指把两天的食物合并在一起吃,即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形容极度贫穷、食物匮乏的生活状态。
该成语强调的是“节衣缩食”的生活状况,多用于描写古代百姓或士人在艰难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二、出处与背景
“并日而食”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家贫亲老,不为五斗米折腰,遂去官归乡里,卖卜自给,虽贫而不改其志。每至岁终,妻子饿死,独坐空屋,抱瓮而饮,并日而食。”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古人为了坚守气节,宁可忍受饥饿也不愿屈身事权贵,这种精神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
三、使用场景
- 描述古代百姓生活困苦
- 表达对清廉官员的敬佩之情
- 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艰苦环境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并日而食 |
拼音 | bìng rì ér shí |
含义 | 把两天的饭合并成一天吃,形容生活极度贫困、食物不足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古代百姓或士人的艰苦生活 |
近义词 | 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
反义词 | 饱食终日、丰衣足食 |
用法示例 | 他虽家境贫寒,却仍坚持读书,并日而食,从未放弃理想 |
五、结语
“并日而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人民在极端困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也反映了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在今天,虽然我们不再面临如此严重的生存问题,但这一成语仍然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不忘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