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成语及解释意思】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与“书”相关的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这些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读书、学习、写作等与书籍相关的行为或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书”有关的成语及其解释,便于理解和记忆。
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与“书”相关的成语,它们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人对知识的重视和对书籍的敬仰。这些成语有的描述读书的状态,有的则表达对书籍的热爱或对学问的追求。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素养,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关于“书”的智慧。
二、关于书的成语及解释(表格)
成语 | 解释 | 出处/用法 |
一目十行 | 形容阅读速度快,一眼能看十行文字。 | 《宋史·刘恕传》:“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
书山有路 | 比喻学习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 出自古语,强调学习需要坚持不懈。 |
书香门第 | 指世代读书的家庭,有文化氛围。 | 多用于形容家庭背景深厚、有文化底蕴。 |
闭门造车 | 原指关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想象办事。 | 《后汉书·王符传》:“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
博览群书 | 形容读书多,知识广博。 | 常用于赞美一个人学识渊博。 |
手不释卷 | 手里总是拿着书,形容勤奋好学。 | 出自《三国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今汝之学,已非复吴下阿蒙,当为天下所称。” |
胸有成竹 | 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把握,心中有数。 | 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指画竹前已有构图。 |
画龙点睛 | 比喻在关键处用精辟词句点明主旨,使内容更加生动。 | 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强调平时不注重积累,到需要用时才感到知识不足。 | 现代常用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表示既要广泛阅读,也要亲身实践,两者结合才能增长见识。 | 出自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
三、结语
与“书”相关的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积淀。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忽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积累和运用这些成语,我们可以在表达中更加得体,也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