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什么意思】在法律实践中,“被执行人”是一个常见但容易被误解的术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本文将从定义、适用范围、权利与义务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什么是“被执行人”?
“被执行人”是指在法院判决生效后,未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通常情况下,当一方拒绝履行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所规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时该未履行义务的一方即被称为“被执行人”。
二、被执行人相关要点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法院判决生效后,未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 |
| 适用情形 | 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 |
| 被执行人来源 | 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
| 强制执行方式 | 包括查封财产、冻结账户、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等。 |
| 权利保障 | 被执行人有权提出异议、申请复议或执行和解。 |
| 法律依据 |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
三、被执行人的权利与义务
(1)被执行人的义务:
- 按照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履行义务;
- 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如实提供财产信息;
- 不得转移、隐匿、毁损财产。
(2)被执行人的权利:
- 对执行行为不服,可以依法提出异议;
-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申请暂缓执行或执行和解;
- 有权了解执行进展及相关法律依据。
四、如何判断是否为被执行人?
若你收到法院的执行通知书,或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冻结、车辆被查封、被列入失信名单等,说明你可能已被列为被执行人。此时应尽快联系律师或法院,了解具体情况并依法处理。
五、结语
“被执行人”是司法程序中一个重要的法律角色,它不仅关系到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记录,也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经济活动和生活。因此,了解“被执行人”的含义及其法律后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总结:
“被执行人”是指未按法院判决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其行为可能受到法律强制措施的约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做出合理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