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孟达是谁】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其中,“孟达”这个名字虽然不如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那样广为人知,但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本文将从孟达的出身、经历、政治立场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人物背景总结
孟达(?—228年),字子度,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反复无常之臣。他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归顺刘备,又因不满而叛变投魏,最终被蜀汉将领魏延所杀。孟达的性格多变,缺乏忠诚,是典型的“墙头草”式人物。
他在三国初期曾担任巴西郡太守,后来因与刘璋关系疏远,转而投靠刘备,但不久之后又因不满刘备对他的态度,再次背叛,投奔曹魏。然而,他在曹魏时期也未能获得长期信任,最终被蜀汉所灭。
二、关键事件梳理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约194年 | 孟达初仕刘璋 | 任巴西郡太守 |
219年 | 投降刘备 | 因刘璋与刘备矛盾,转投蜀汉 |
220年 | 背叛刘备,投曹魏 | 对刘备不满,叛变 |
227年 | 与魏国交好 | 在曹魏得到一定信任 |
228年 | 被蜀将魏延所杀 | 反叛曹魏失败,被蜀汉消灭 |
三、历史评价
孟达在历史上评价较为负面,主要因其反复无常、缺乏忠义。《三国志》中并未为其单独立传,仅在其他人物传记中提及。其行为被视为“反复小人”,不值得效仿。
不过,也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孟达并非完全无能之人,他在地方治理和军事指挥上具有一定能力,只是在政治选择上屡屡失误,导致最终悲剧结局。
四、总结
孟达是三国时期一位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曾在多个政权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因背叛和失败而被历史淘汰。他的故事反映了乱世之中个人命运的脆弱,也警示后人:忠诚与坚定才是立足之本。
表:孟达生平简要一览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孟达 |
字 | 子度 |
生卒年 | ?—228年 |
所属势力 | 刘璋 → 刘备 → 曹魏 |
主要事迹 | 巴西太守、叛刘投魏、被魏延所杀 |
历史评价 | 反复无常、缺乏忠义 |
如需进一步了解孟达与其他三国人物的关系或具体战役细节,可继续查阅相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