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哪

2025-10-07 01:20:37

问题描述: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哪,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7 01:20:37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哪】“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不过,这句话在传统文献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而是后人根据《大学》思想提炼出的概括性语句。其核心思想源于《大学》中关于修身、正心、诚意的论述,强调一个人如果具备羞耻之心,就会在行为上有所克制,不会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句话虽然不是《大学》原文中的原话,但它体现了《大学》中关于“修身”的重要理念。《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属于“四书”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整理而成,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其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观点,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人有耻”指的是一个人内心对错误行为的羞耻感;“能有所不为”则是指这种羞耻感促使人在面对诱惑或不当行为时,能够自我约束,不做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因此,这句话强调的是道德自觉与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

表格:相关内容对比

项目 内容
出处 非《大学》原文,但源自《大学》思想体系
作者/来源 《礼记·大学》,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核心思想 强调“耻”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作用,即“有耻则能不为”
现实意义 倡导道德自律,提升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
相关名言 “知耻近乎勇”(《礼记》)
“人无耻,不可立于世”(孟子)

小结: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虽非《大学》原文,但其精神内核与《大学》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它提醒我们,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往往建立在对是非善恶的辨别之上,而这种辨别能力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养来培养的。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道德教育和个人品格塑造方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