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

2025-10-02 14:49:54

问题描述: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14:49:54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关键期假说是语言习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主要探讨人类在特定年龄段内学习语言的能力。该假说认为,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即在这个时期内,个体更容易掌握语言,尤其是语音和语法结构。一旦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的效率会显著下降。

关键期假说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埃里克·Lenneberg于1960年代提出,他在研究脑损伤患者和儿童语言发展时发现,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他提出,人类语言能力的高峰期大约在青春期前,之后逐渐减弱。

关键期假说的主要

项目 内容
提出者 埃里克·Lenneberg(E. Lenneberg)
提出时间 1960年代
核心观点 人类在某个特定年龄阶段(关键期)对语言的学习最为敏感,尤其是语音和语法的掌握。
关键期范围 一般认为是出生至青春期前(约12-15岁之间)
理论依据 大脑可塑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语言学习难度增加
影响因素 生理、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争议点 后续研究显示,虽然关键期存在,但成人仍能有效学习语言,只是方式不同

表格:关键期假说的核心要素

概念 定义 说明
关键期 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时期 通常指儿童早期,特别是12岁之前
语言习得 个体自然掌握语言的过程 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
大脑可塑性 大脑适应和改变的能力 儿童时期大脑可塑性强,有利于语言学习
成人语言学习 成年人学习语言的方式 更依赖认知策略,而非本能习得
例外情况 一些成年人仍能流利掌握第二语言 如通过长期沉浸或高强度训练

总结

关键期假说为语言教学和语言障碍干预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尽管该假说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它仍然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育和临床实践中。理解关键期的概念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制定更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帮助学习者把握最佳学习时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