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古代事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意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把握住大的方向或根本原则,那么他自然也能处理好细节和小事。这句话强调了从整体出发、把握全局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在掌握大道理之后,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人物和事例体现了这一思想。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进行展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哲理的现实意义。
一、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不仅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处世的哲学。它强调的是对宏观规律的把握,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微观事物的掌控能力。在古代,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学者都曾运用这一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诸葛亮在治理蜀汉时,注重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如屯田制、法治建设等,从而使得蜀汉虽地处偏隅,却能维持稳定发展;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关注国家命运,最终在治理地方时也能够兼顾民生细节。
这些事例表明,只有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具体事务,实现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的全面管理与实践。
二、古代事例汇总表
三、结语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不仅是古代士大夫的理想追求,更是现代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值得借鉴的智慧。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组织管理中,只有先明确目标、把握方向,才能在细节上做到游刃有余。这种思维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