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什么意思】“颠沛流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困苦、动荡的环境中四处奔波、生活不安定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出入奉承,如履薄冰。”后世引申为形容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而四处流浪、生活艰难。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用法 |
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形容生活困苦,四处奔波,无家可归 | 《诗经·小雅·蓼莪》 | 多用于描述战乱、灾荒后的社会状况或个人命运 |
二、成语详解
“颠沛”指的是困顿、挫折;“流离”则指流浪、离散。合起来,“颠沛流离”强调的是人在恶劣环境下被迫不断迁徙、无法安定生活的状态。
该词多用于描写历史事件中百姓的苦难,如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因生活压力、工作变动等原因而频繁更换居住地,生活不稳定。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期间,无数百姓颠沛流离,背井离乡,饱受战乱之苦。”
2. 个人经历:
“他从小随父母辗转多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3. 文学作品:
“小说中描绘了主人公在动荡年代中的颠沛流离,令人动容。”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流离失所、漂泊不定、居无定所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稳定生活 |
五、总结
“颠沛流离”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困境中不断奔波、生活不安定的状态。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沉重记忆,也反映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坚韧。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以准确传达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