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伯怎么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尤其是在了解历史人物或地名时。比如“阏伯”这个词,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可能会不知道怎么读。本文将对“阏伯”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正确掌握其发音与含义。
一、总结
“阏伯”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与古代神话和历史人物相关。其中,“阏”字读作“yān”,而“伯”则读作“bó”。整体读音为“yān bó”。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指的是商朝的始祖契(xiè),也被称为“阏伯”。他是帝喾(kù)的儿子,因擅长观察星象,被封为火正,掌管祭祀火神,后世尊称他为“火神”。
二、表格解析
字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含义说明 | 备注 |
阏 | yān | ㄧㄢ | 古代人名用字,亦作“阏氏”,在某些语境中指女子 | 常用于古代人名或地名 |
伯 | bó | ㄅㄛˊ | 古代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也可表示尊敬的称呼 | 与“伯父”“伯乐”等词常见 |
三、延伸知识
“阏伯”一词不仅涉及古代人物,还与文化、神话密切相关。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郑,祝融之墟也;郐,妘姓之国也。……昔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沉。”这表明“阏伯”是上古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此外,在民间传说中,“阏伯”也被视为火神,主管人间的烟火与祭祀,因此在一些地方仍有相关的祭祀活动。
四、结语
“阏伯怎么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了解“阏”和“伯”的读音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相关内容,也能在阅读古籍或学习传统文化时更加得心应手。
如需进一步了解“阏伯”在不同文献中的具体出处或相关故事,可参考《左传》《史记》等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