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词语出处介绍】“何如”是一个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文言虚词,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怎么样”、“如何”的意思。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现代汉语中被保留和使用。本文将对“何如”一词的出处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在不同文献中的用法与意义。
一、词语总结
“何如”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结构,通常用于询问情况、意见或状态。在不同的语境中,“何如”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如“怎么样”、“如何”、“怎样”等。它多用于书面语和文言文中,但在现代口语中也偶有使用。
该词在《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均有出现,体现了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着语言的发展,“何如”逐渐被“如何”所取代,但其历史价值和语言学意义依然不可忽视。
二、词语出处及用法表
文献名称 | 出处段落 | 原文句子 | “何如”释义 | 用法说明 |
《论语·雍也》 | 第六章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 | 无“何如”一词出现 |
《论语·子路》 | 第三章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小人同而不和。” | —— | 无“何如”一词出现 |
《孟子·公孙丑上》 | 第七章 | 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 | 无“何如”一词出现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 | 晋侯使郤乞告于秦曰:“寡人不佞,不能顺晋国之政,以至于此。今闻君王之德,愿以社稷为重,何如?” | 如何 | 表示“怎么样”,用于询问对方意见 |
《史记·项羽本纪》 | —— | 项王曰:“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 | 无“何如”一词出现 |
《战国策·齐策四》 | —— | 齐王曰:“先生之言,诚合于心。”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 | 无“何如”一词出现 |
《世说新语·言语》 | —— |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海多难,百姓劳苦,吾欲与诸君共勉,何如?” | 如何 | 表示“怎么样”,用于征询意见 |
《红楼梦》 | 第五回 | 贾母道:“这孩子才十二岁,就如此聪明伶俐,将来必成大器,不知你意下如何?” | 如何 | 表示“怎么”或“怎样”,用于询问看法 |
三、结语
“何如”作为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疑问结构,承载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虽然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如何”替代,但它在古籍研究和语言学习中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文献中“何如”一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历史演变与语义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