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讯:重回万亿市值的苹果 失掉创新能力了吗?
在我们身边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当下的实时热点,最热话题。我们应该多为自己充电,多掌握些知识才能让自己见多识广,眼下互联网、科技、数码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些的讯息,分享给大家。
丝毫不出意外,本届苹果的 iPhone 新品发布会,再次成为了网友们和果粉们的吐槽大会。很多人在吐槽中认为,苹果已经失去创新能力,新品的外观设计平庸,5G 功能缺失,只能靠降价来吸引用户……其中,被吐槽得最严重的是 iPhone 11 系列摄像头所采用的 “浴霸” 设计,各种铺天盖地的花式吐槽仿佛已经透支了网友们的想象力。
随便放几张图你们感受一下:
不过,相对于网友的吐槽,市场对于这场苹果发布会的反应却很是积极。9 月 11 日,美股开盘之后,苹果股价一路上涨至 223.59 美元,上涨幅度为 3.18%,由此推动苹果的市值超过 1 万亿美元。
市值破万亿的背后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苹果市值第一次破万亿了。
此前,苹果已经有三次市值突破万亿的经历,它们都是出现在苹果公布财报之后:
2018 年 8 月 2 日,苹果成为首个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2018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
2019 年 5 月 1 日,苹果市值第二次突破万亿美元(2019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
2019 月 7 月 31 日,苹果市值第三次突破万亿美元(2019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
虽然市值的起伏跌涨是经常之事,但万亿市值就像是一个市场和资本层面的衡量尺,衡量着一家上市公司的当前和预期价值。苹果前三次突破万亿美元的归因是财报所反映的业绩表现,而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随着一场苹果发布会的结束而出现的。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华尔街的分析师是如何评价苹果发布会的。
来自巴克莱的分析师表示:
价格下降是主要的意外。除了价格点,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意外。TV+ 服务的价格仅为每月 4.99 美元。新款 iPhone 11 起价 699 美元,比去年的 XR 低 50 美元。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惊喜是每月 4.99 美元的 TV+,如果用户购买了一台新的苹果设备,还可以免费订阅一年。考虑到第一年可供选择的节目数量较少,这是合理的定价,应该有助于苹果为其内容赢得初步的受众基础。
来自摩根史丹利的分析师认为:
苹果是进入 2020 年的热门股。外界对苹果此次特别活动的预期较低,但有三个原因使此次发布会更具说服力。首先,TV+ 的定价低于预期,在日益拥挤的流媒体视频市场,将 12 个月的免费 TV+ 与购买大多数设备捆绑销售,创造了竞争优势。其次,在经历了几年的价格上涨后,苹果去年没有提高相对于同类产品的价格。更重要的是,iPhone 11 和 Watch Series 3 较低的起售价对首次购买的人更具吸引力。
而来自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认为:
我们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积极结果,1) iPhone 11 相对于 XR 的价格下调,这可能会对入门级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维持其他两款高端手机的强劲价格;2) Apple TV+ 和 Apple Arcade 的优惠价格,这让我们对这些新服务的潜在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苹果的全新价格策略对于这场苹果发布会,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几乎都没有异议地指向了两个点:一个是 iPhone 新品入手门槛的降低,另一个是苹果服务业务的低价策略。从市场层面来说,这些调整显然是超越外界预期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了苹果的潜在市场价值。
的确,在看来,苹果在 iPhone 新品上所采取的价格策略是这场发布会最大的惊喜。
从 iPhone 诞生到现在,它的起售价每年都在逐步增长。以国行版为例,从 2010 年进入中国到现在,iPhone 的起售价格线从 iPhone 4 的 4999 元出发,到了 iPhone 5/5s/6/6s 变为 5288 元,iPhone 7 为 5388 元,iPhone 8 为 5888 元,iPhone XR 则直接跃升到 6499 元……当然这中间也有两个例外产品:iPhone 5C(起售价为 4488 元)和 iPhone SE(起售价为 3288 元),但它们并不在苹果的主流产品序列中。
在这种情况下,苹果用 5499 元的起售价,直接将新款 iPhone 的入手门槛拉低至 2016 年 iPhone 7 的水平。
当然,苹果为 iPhone 11 所设定的价格,其实是参考了 iPhone XR 在发布一年内的市场表现和反馈。对于不少用户来说,iPhone XR 并非不是一款令人心动的产品,但它一开始的价格成为用户入手的最大阻碍;后来,iPhone XR 大幅度降价,成为市面上最受欢迎的 iPhone——这足以为苹果提供足够多的经验教训。
就最新一代的三款 iPhone 来看,(相对)低门槛的 iPhone 11 很明显扮演了扩大用户群体的角色;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则继承去年 iPhone XS/Max 的高端定位,指向了苹果固有的忠实(且不差钱的)用户群体——这种定价策略,一方面的确面向市场做出了妥协,但并不影响苹果在核心客户群体范围内保持高端定位和高利润率。
同时,伴随着新品推出,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 在上架一年后就匆匆停售,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已经足可替代;而 iPhone XR 的起售价定为 4799 元,与 iPhone 11 形成了 700 元的价格差;值得关注的是,iPhone 8 也降为 3499 元起,从而将所有在售 iPhone 产品的入手门槛降低到接近 iPhone SE 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看,iPhone 8 的现有定位基本上等同于 iPhone SE 2 了。
可以看到,在本次发布会上,苹果通过价格策略的改变,已经使得 iPhone 覆盖了 3499 元到 9599 元的价格范围,其中 iPhone 11 Pro 系列固守高端战场,而包括 iPhone 11 在内的其他机型则用来向下开疆拓土。
这一策略,其实也是苹果面向当前市场状况所作出的改变。毕竟,正如此前所分析的那样,iPhone 已经初步实现了对全球诸多高端目标用户群体的有效覆盖,而它本身也大力开拓服务业务;它接下来要做的,自然是扩大市场份额,维持乃至促进销量增长,并将更多的用户吸入到自家的软硬件和服务生态中去。
苹果失去创新力了吗?关于本次发布会,还有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是:苹果失去创新力了吗?
在这一次的苹果发布会中,苹果在介绍 A13 Bionic 的环节将高通骁龙 990、华为麒麟 980 等对手列出并进行了 “吊打”,就此有人评论称:
苹果第一次拿华为做对比,说明民族企业要崛起了,苹果害怕了,这几年苹果已经失去了创新能力,华为加油,迎头赶上。
抛开华为不谈,但就 “苹果已经失去了创新能力” 这个结论而言,似乎下得过于轻断了。至少在(公众号:)看来,三款 iPhone 新品不乏创新亮点,A13 Bionic 处理器的表现依然是业界领先,三摄像头的变焦切换流畅性令人惊叹,而 iPhone 11 Pro 系列的续航能力也出现了跨越式提升……这些看起来并非是改头换面式的显著性改变,但无一不显示出苹果在技术实力和软硬件优化能力方面的强大。
当然,就新款 iPhone 的外观来看,苹果的确没能给出什么惊喜,一方面是因为新品信息和图片在发布会之前已经被泄露,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品的外观的确缺乏新意,无论是正面的 “刘海屏”,还是背部的 “浴霸” 摄像头造型。
不过,就外界所质疑的外观改变与创新的问题,苹果公司 CEO Tim Cook 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创新其实不一定是改变,创新其实是要把某些东西做得更好。所以,如果外观的变化可以让功能变得更好,或者是手感会更好,或者让手机尺寸变得更好,外观改变其实能带来很多层面的改变,所以如果可以更好的话,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可是如果说只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我们认为就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只是为了改变而变的话,就等于是把聚焦在一起的能量给分散了,而本来这样的一个能量可以拿来用作真正的创新。可是现在,却失去了关注的焦点,为了做不同而不同。
认为,TIm Cook 的观点,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回顾苹果 iPhone 的发展过程,2007 年发布的 iPhone 的确是一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这种创新性体现在产品形态、交互方式、技术元素等多个层面,后续的多款 iPhone 也贡献了不少肉眼可见的创新元素,它们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但同时也拉升了外界对苹果的期望值——但显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肉眼可见、容易感知的,即使是划时代的初代 iPhone,也是在经历了 iPhone 3G 和 iPhone 3GS 两代产品的小改进之后,才迎来了 iPhone 4 这样的 “重新定义” 型产品。
关于创新的定义,英特尔高级院士 Gene Meieran 曾经将创新分为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看,这一代的 iPhone 在创新层面显然属于渐进式创新。
即使是放眼未来,iPhone 的创新很有可能也是有限的,正如澎湃评论员西坡所言:
历史告诉我们,在一次大的技术突破之后,往往会有相当长的平稳发展阶段,后人只能在前人开创的框架下修修补补。说句不敬的话,即使乔布斯活着,也不可能隔几年就重新定义一次手机。
当然,事实上苹果也在努力走出对 iPhone 的营收依赖(从最新一季的财报来看,iPhone 的营收占比已经低于 50%),并在继续扩大产品和生态覆盖面的同时,也在多项服务业务方面不断发力——这一次发布会上的 Apple Arcade 和 Apple TV+ 订阅服务,就是一个例证。
由此,苹果市值再次突破万亿,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预约红旗试驾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您需要年满18周岁并持有有效的中国驾驶证。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因为...浏览全文>>
-
MINI试驾:线上+线下操作指南MINI试驾体验是了解这款经典车型的最佳方式。无论是线上预约还是线下体验,都需提...浏览全文>>
-
想要体验理想L6的魅力?只需几个简单步骤即可轻松预约试驾!首先,打开理想汽车官网或下载官方App,注册并登录...浏览全文>>
-
睿蓝汽车,为您带来一场奢华与科技交织的试驾之旅。无论您是追求速度与激情的驾驶爱好者,还是注重舒适与品质...浏览全文>>
-
金龙汽车作为国内知名的客车品牌,其试驾体验备受关注。对于新手来说,预约试驾是一次了解车辆性能的好机会,...浏览全文>>
-
哈弗H6试驾操作指南哈弗H6作为一款国产SUV的代表车型,以其高性价比和出色性能深受消费者喜爱。如果您计划进行...浏览全文>>
-
预约睿蓝汽车试驾是体验新能源车型的好机会。以下是新手操作的详细步骤:第一步:访问官方网站或下载官方APP。...浏览全文>>
-
试驾吉利汽车的吉利熊猫是一个了解这款车型性能和功能的好机会。以下是预约试驾的基本流程:第一步:访问官网...浏览全文>>
-
试驾长安CS75是一次令人愉悦的体验。从咨询开始,我便感受到销售人员的专业与热情。他们详细解答了我的疑问,...浏览全文>>
-
长安凯程试驾预约,让您的驾驶体验更加便捷与愉悦。无论您是想感受新车型的强劲动力,还是希望深入了解车辆性...浏览全文>>
- 睿蓝汽车预约试驾,新手必知的详细步骤
- 小鹏G7试驾,新手必知的详细步骤
- 五菱星光试驾,开启完美驾驭之旅
- 伊兰特试驾,感受豪华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 道郎格试驾,感受豪华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 奇瑞新能源预约试驾,新手必知的详细步骤
- 万象汽车试驾,轻松开启试驾之旅
- 上汽大通MAXUS预约试驾操作指南
- 试驾红旗HS3 PHEV,新手必看的详细流程
- 特斯拉Model Y试驾预约,从预约到试驾的完美旅程
- 阜阳帕萨特多少钱 2025款落地价,各配置车型售价全解析
- 试驾雷克萨斯ES如何快速锁定试驾名额?
- 阜阳ID.4 CROZZ多少钱?选车指南与落地价全解析
- 君越试驾流程讲解
- 试驾世家,快速上手,开启豪华体验
- 莲花跑车试驾预约操作指南
- 东风风行试驾,如何快速预约并体验驾驶乐趣?
- 池州途观X新车报价2024款,最低售价25.08万起,购车攻略来了
- 安徽安庆途观L多少钱?购车攻略全解析
- 安庆ID.4 X新车报价2025款与配置的完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