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正襟危坐是啥子意思】“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态度严肃、举止端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出现频率较高。那么,“正襟危坐”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来源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将通过和表格的形式,来详细解析这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来源。
一、
“正襟危坐”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皆以贤才,而不得志于汉,故其言多激切。然正襟危坐,未尝少懈。”这里的“正襟”指的是整理衣襟,使衣服端正;“危坐”则是指端坐、正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人神情严肃、态度庄重。
在现代汉语中,“正襟危坐”多用于描写一个人在正式场合或面对重要人物时,表现出的严肃、拘谨、恭敬的样子。它不仅强调了外在的姿态,也反映了内心的认真与专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有时也带有一点讽刺意味,比如在某些语境下,可能表示一个人过于拘泥于形式,显得不够自然。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正襟危坐 |
| 拼音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 出处 | 《史记·日者列传》 |
| 字面意思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
| 引申义 | 形容人态度严肃、举止端庄 |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严肃环境、表达恭敬或拘谨 |
| 近义词 | 肃然起敬、端端正正 |
| 反义词 | 轻佻、随意、放荡 |
| 常见用法 | “他正襟危坐,认真听讲。”、“她坐在会议室里,正襟危坐,显得格外庄重。” |
| 注意事项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三、结语
“正襟危坐”虽然是一个较为文雅的成语,但它在表达严肃、庄重的态度时非常贴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情绪和态度。同时,也要注意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误用或误解。
希望这篇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正襟危坐”的真正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