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违如愚是什么意思】“不违如愚”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与点也。’”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不违如愚”这个成语,但在后世的解读和引申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看似愚钝,实则内心通达、行为合乎道义。
该成语强调的是外表与内在的反差,意指一个人虽不显露才华,但言行举止都符合正道,不违背礼法,也不显得张扬,因此给人一种“如愚”的感觉。
“不违如愚”是一个用于形容人外表看似愚钝,实则内心明理、行为合乎道德规范的成语。它强调的是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的理念。这种人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其行为始终遵循正道,不违背礼仪与道德。
表格说明:
| 词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用法 | 示例 |
| 不违如愚 | 表面看似愚钝,实则行为合乎正道 | 《论语》引申说法 | 形容人低调有德 | 子曰:“不违如愚。” |
| 不违 | 不违背 | 《论语》 | 强调行为符合规范 | 他做事从不违礼 |
| 如愚 | 像愚人一样 | 古代文言表达 | 描述外表低调 | 他虽才高八斗,却如愚般沉默 |
小结:
“不违如愚”并非出自经典原文,而是后人根据孔子的思想提炼出的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表达。它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往往藏于谦逊之中,真正有德之人不一定张扬,但他们的行为始终合乎道义,不违背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