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古诗】《咏华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代诗歌,相传为北宋时期七岁神童寇准所作。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高远志向的追求。其内容虽短,却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儿童诗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诗歌名称 | 《咏华山》 |
作者 | 寇准(北宋) |
朝代 | 北宋 |
传说 | 相传为七岁孩童所作,展现天赋 |
风格 | 简洁明快,意境开阔 |
主题 | 赞美华山之高,抒发胸怀 |
三、诗歌赏析
《咏华山》虽然只有四句,但每一句都极具画面感和哲理意味:
1. “只有天在上”:描写华山之高,仿佛只有天空能与之比肩,表现出华山的巍峨。
2. “更无山与齐”:进一步强调华山的独特地位,没有其他山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3. “举头红日近”:站在山顶仰望,太阳似乎触手可及,体现高度带来的视觉震撼。
4. “回首白云低”:回头望去,云雾缭绕,显得低矮而渺小,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层次感,既有写景,也有抒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
四、文化影响与传承
项目 | 内容 |
流传范围 | 中国各地,常被用于启蒙教育 |
教育意义 | 培养孩子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
文化象征 | 华山象征崇高、坚韧、不屈的精神 |
后世评价 | 被誉为“儿童诗中的精品” |
五、总结
《咏华山》作为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不仅因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受到喜爱,更因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而备受推崇。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志向的激励。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华山的壮丽,更能体会到古人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追求。
结语:
《咏华山》虽短,却蕴含深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教育意义上,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