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是什么故事】“卧薪尝胆”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最终报仇雪恨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精神。
一、故事总结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是世仇。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打越国,结果被越国大将越大夫(即后来的越王勾践)击败,阖闾受伤身亡。吴王夫差继位后,决心为父报仇。公元前494年,吴国再次伐越,在夫椒之战中,越国惨败,勾践被迫投降。
为了保全国家和百姓,勾践忍辱负重,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来到吴国,为吴王夫差养马、扫地,甚至亲自喂马、牵马,受尽屈辱。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耻辱,并时刻想着复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蓄力量,勾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复仇,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主角 | 越王勾践 |
敌对势力 | 吴国(吴王阖闾、夫差) |
故事背景 |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 |
故事核心 | 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复仇 |
卧薪尝胆 | 勾践在吴国为奴期间,睡柴草、尝苦胆,以激励自己不忘耻辱 |
结局 | 勾践成功复国,灭吴,成为春秋霸主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不畏艰难 |
三、延伸思考
“卧薪尝胆”不仅是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面对失败和屈辱时,不能放弃希望,而应冷静应对,积蓄力量,最终实现目标。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个人成长、企业经营、国家发展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