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珊是什么意思】“阑珊”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或日常表达中,表示一种逐渐衰退、暗淡、冷落的状态。它多用于描述景象、情绪或气氛的减弱,具有一定的诗意和文学色彩。
一、
“阑珊”一词源于古代诗词,常用来形容夜色渐深、灯火将熄、情感淡化等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意境的表达,而不是直接的字面意义。例如,“灯火阑珊”常用来描绘夜晚街灯渐熄、人影稀疏的场景,带有一种孤寂与宁静的氛围。
此外,“阑珊”也可以形容情绪的低落或兴致的减退,如“兴致阑珊”,意指兴趣不再浓厚,心情变得冷淡。
二、表格说明
词语 | 拼音 | 基本含义 | 使用场景 | 文学色彩 | 常见搭配 |
阑珊 | lán shān | 表示衰落、暗淡、冷落 | 描写景象、情绪、氛围 | 强烈 | 灯火阑珊、兴致阑珊、心事阑珊 |
三、使用示例
1. 灯火阑珊处,有人独立。
—— 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绘的是元宵节夜晚灯火渐熄、人群散去的景象。
2. 他原本兴致勃勃,后来却渐渐感到兴致阑珊。
—— 表示对某件事的兴趣逐渐减退。
3. 心事阑珊,独自徘徊。
—— 表达内心孤独、情绪低落的状态。
四、结语
“阑珊”虽然不是一个常用的日常词汇,但在文学作品中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是一种情感和氛围的表达方式。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和现代文艺作品中的意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