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处】一、原文出处与背景总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论述个人修养与行为实践时提出的重要观点。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提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来提升自我,反对空谈理论而忽视行动。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道路再近,不去走也无法到达;即使是小事,不去做也无法完成。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实际行动。
二、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荀子·修身》 |
作者 |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原文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字面意思 | 道路虽然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然小,不做就成不了。 |
核心思想 |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倡导知行合一。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重行动力。 |
延伸理解 |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常被用来激励人们不要好高骛远,要重视积累与坚持。 |
三、结语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仅是古代哲人对人生实践的深刻思考,也是现代人面对挑战时应秉持的态度。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只有将想法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目标。这句话提醒我们:行动胜于空想,坚持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