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什么意思】“危在旦夕”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危险已经迫近,随时可能发生严重后果。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局势紧张、情况紧急的状态,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危险性。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危在旦夕 |
拼音 | wēi zài dàn xī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危在旦夕,不可不救。” |
释义 | 危险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生。形容情况非常紧急,形势十分严峻。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或警告。 |
近义词 | 火烧眉毛、千钧一发、迫在眉睫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高枕无忧、太平无事 |
二、使用场景
“危在旦夕”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战争或冲突:如“敌军已逼近,我方危在旦夕。”
2. 自然灾害:如“洪水即将来袭,村庄危在旦夕。”
3. 健康问题:如“病人病情恶化,生命危在旦夕。”
4. 经济危机:如“公司濒临破产,前景危在旦夕。”
三、成语结构分析
- 危:危险。
- 在:存在。
- 旦夕:指早晚之间,比喻时间很短。
整体意思就是“危险就在眼前”,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四、注意事项
- “危在旦夕”多用于描述外部环境或突发事件带来的威胁,而非个人情绪。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
-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表达或正式讲话中。
五、总结
“危在旦夕”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明确的成语,用来形容局势非常紧急、危险迫近。它不仅传达了紧迫感,也表达了对当前状况的警觉和担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