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他游览庐山之后。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苏轼对人生、自然和认知的独特见解。
一、
《题西林壁》全文如下: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通过描写庐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当局者迷”的道理。诗人以自然景观为喻,指出人若置身于某一环境或情境之中,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的全貌。只有跳出局限,才能看得更清楚。
二、诗歌解析表
诗句 | 字面意思 | 内涵与哲理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从正面看是山岭,从侧面看是山峰 | 描绘庐山从不同角度看的形态各异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到的都不一样 | 强调视角不同导致认知差异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看不清庐山真正的样子 | 表达对事物整体认识的困难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原因是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 道出“当局者迷”的哲理 |
三、作者背景与创作意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题西林壁》正是他在游历庐山后所作,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感悟的升华。
这首诗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人们面对复杂问题时的一种思考方式。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多角度思考,避免片面判断,同时也鼓励人们跳出固有思维,寻求更广阔的视野。
四、结语
《题西林壁》虽短,却寓意深刻,是苏轼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递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作为启发思考、拓展视野的重要参考。